2013年4月5日 星期五

文章: 如何發出離心


如何發出離心       
一般的出家人都有一顆出離心,才會捨親割愛選擇修行,依循佛陀的法教而精進不懈的走向涅槃,乃至於成就佛道。在怎樣的情形下才能讓習慣及染著於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這六塵已久的心,轉變成一顆找尋諸法真實相、遠離五欲、六塵、看破、放下的出離心呢?

    眾生在生死界輪迴流轉,都是無明愚癡所造成的。生活在世間對於五欲不斷的追求,在身、口、意上就會造作出種種的惡業,這都是為了達到目的,或是滿足自己的欲望而無意中或刻意去造作的。當我們得到了某些人、事、物頓時感到快樂知足;但這世俗的快樂喜悅是短暫的,很快的就會因為世間的無常、歲月的流逝、人事的變遷,讓短暫的快樂很快就消失掉。眾生就會繼績去找尋以及追求另一種快樂;而終日疲於奔命、身心疲憊、耗盡心力,甚至把大部份時間用在起惑、造業上。深知因果的人就會體悟到在這過程中所感受到種種的苦,並且會去思惟,如果能够察覺到「多欲為苦」,知道慾望越多等同於所要承受的苦也相對的增加。欲望若能漸漸減少,那苦報也隨著減少。但是一般未學佛者或是一般人皆沒有因果觀念,還迷戀於五欲中,不能自拔,還以為這是理所當然的。

    慶幸能够接觸佛法,以及在日常生活當中,學習思惟生命的價值,進而思惟生命的真實義。先知苦,而先生起離苦的心。首先要離苦,就得先從捨離五欲着手;漸漸的對於外在境界所有的誘惑再也提不起興趣。世俗的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也好,佛法講的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也好,都是無常。它不能讓我們內心寂靜以及自在,因為它只能導致我們被外境所控制,對人事物起執著,身心不能清淨安詳。明白了這一點,開始訓練自己不再用心在慾念上,而去觀照內心,去尋找真正的喜悅與平靜,找回失去的本來有的自性清淨心。所以在佛法上我們觀四聖諦,能令斷煩惱,證涅槃。從苦、集、滅、道中,我們知道人生的苦,諸苦是人生現實的真相。「集」是生死之因,「苦」是生死之果;「道」是涅槃之因,「滅」是涅槃之果。修行人選擇也學習觀四念處,觀身不淨、觀受是苦、觀心無常、觀法無我。去了悟世間萬物皆是眾因緣和合而有的,好與不好都是無常;這樣就會漸漸有捨離萬物、世間慾念的心。更進一步,我們就從四念處、七覺支、四正勤、四如意足、五根、五力、八正道去修。從三十七道品中觀照內心,找尋失去的正知正見,在正念下精進不懈的思惟佛法;用正知、正念去調伏世間憂悲苦惱,無形中身心將會苦樂無礙,不會被外在的人事物所影響。這時無論身心都會感到輕安、喜悅。能够了解及察覺到這種輕安、喜悅,將會使我們不再染著於苦、也不再染著於樂,進而不染著不苦不樂;六根就能收攝,不染著於外境,心是寂靜、安穩、安詳的,不被外境所干擾。而有解脫的知見,有解除憂悲苦惱、無明煩惱的知見,進而能趨向解脫、涅槃。

    生起出離心,對出家人是很重要的。身為出家人既然已經現出家相,就得時時觀照自己的行、住、坐、卧,以及日常生活,是否還是和過去未出家時一樣,離不開種種的慾望?是否還需要種種外在的物質、名聞利養來滿足我們?如果是這樣,那就得深深的思惟,我們出家的目的和意義。讓我們那學佛的初心再次發起,發出那與世俗人不一樣的出離心,而散發出出家人那超脫的氣質。學習佛陀、聖者們,讓心穩定、安定、專注,保持正念;這如如不動,不被外境轉變的心,可以讓我們在學佛路上走到更長遠、更圓滿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012年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