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3月27日 星期三

文章: 如何維護僧團倫理


如何維護僧團倫理

    僧團是佛弟子們共同學習佛法與共處的一個團體。既然有一個團體就代表着有長有少,有先有後之別。

    出家是出世間法,而僧團所過的生活,也是在培訓及磨練每一位出家眾。基本上都會以夏臘,其次以戒臘、僧臘按照次序來分別。由於出家的年齡不像世學上有所限制,所以從幾歲的小沙彌至六十歲的沙彌、沙彌尼;只要是剛出家就好比一位初生嬰兒或幼稚園的小孩一樣,一切生活起居,行、住、坐、卧都得從零開始,向師父們學習。不管您在社會上曾經做過什麼大貢献,也不在乎您在社會是一位無惡不做的人。只要發心出家,願意修正自己的行為做一位的出世的出家人,不怕艱苦的堅忍强行,那就得好好的在僧團裡依循師長們的教學,而將我們世俗的習氣慢慢的加以改正,將世間上的思想與行為調整過來。

    談到倫理,一般上初入佛門的弟子,剛開始都會不能適應。因為很多時候對師長們恭敬是必然的;但可能有些出家人,縱使是出家多年甚至於二、三十年,並沒有在戒律上和佛法上好好行持。無法以自己的所悟所修來影響剛入佛門的佛弟子,不能做一個好榜樣讓後學們好好學習,甚至於往往都會製造許多惡劣的境界來考驗初學者。

    
    再說,也有不少初入佛門的弟子,世俗習氣還沒有完全斷除。我們帶着傲慢心、執著等等的習氣。每當遇到善知識們的教導,心裡就會覺得很不滿,為什麽師長們一直諸多要求、管制;做這也不對,做那也不對。如果不能體會師長的用心,那他是很難進步,甚至於退道心而不能在佛道上好好的走下去。

    道理很簡單就是因為我們選擇修行這條路,身邊的善知識們都會出自好意用心的彫塑我們,善知識們是無心為難後學的,誰願意做壞人呢!不見師長們處處去指導居士們,因為他們尚未完全要走上修行的路。選擇了出家就得虛心受教學習去掉惡習,勇於修正自己的觀念和行為。一天不行就一個月,一個月不行就一年,只要有心一定可以成就的。初學佛者去理解禪宗祖師留給我們的十牛圖頌自然信心大增。

    基於以上两種基本因素。若要維護僧團倫理,最重要是以六和敬的:見和同思、戒和同修、利和同均、意和同悅、身和同住、理和同解;作為維護僧團倫理的戒律外。還有,我們出家人既然已經選擇出家,願意將一生奉献給佛教,那就應該盡力去將佛法理清,而在戒律上,把主要的重戒特守好,有解有行,做一位有修有證、有威有儀的出家人。這樣不管任何人與我們在一起都會感覺到祥和與敬佩。

    所以要維護僧團倫理,最主要的就是出家久的夏臘、戒臘及僧臘長的,不要只以戒臘來過日子而不重視修證,應建立品德行儀使後學敬服。身為阿闍梨、長者更應謙虛和將佛法運用在生活上,用平等、慈悲、寬宏的心量去帶領後學,讓初入佛門的後學在尚未深入了解佛法和適應僧團生活的同時,能安心的學佛及更有信心和穩健的走在學佛路上,這或許就是臘長者的責任吧!

    至於剛出家的,就要趕緊放下身段,好好的向師長們學習,秉着師長都是為了要讓我們成為佛門龍相,才循循善誘的教導我們,也是希望佛教能因為人才素質提升而更興盛。記得趁剛入佛門把握學習的黃金歲月,不會就學,有錯就改,守好戒律,建定基礎,因為我們日後也會領導後學,也希望成為後學所恭敬的人。

    畢竟戒臘比我們長的皆在出家受戒路上,起步也比我們先,我們必須尊敬他們。記得在修行路上,我們是要修正自己的思想行為,而不是要修正他人的思想行為;肯定的我們常想改正的習氣都難以修正,更何況是要改正他人的習氣呢!細心想還是先從自己的內心去下功夫吧!這確實比較容易。

    如果僧團裡的每一位都能上敬下和,這樣的話我想就算不需要以戒臘來分別先後、長幼;大眾都會互相愛護尊重與禮讓。比起以戒律的倫理來管制來得自然與和諧。

    所以若能創造一個和諧的僧團,那僧團的倫理就會自然存在,而不是表面及刻意的。這是大眾發自內心的一種力量,這種正確的觀念、行為足以讓僧團在愉悅的氣份下,讓倫理觀念長遠的維護下去。僧團和合,也就直接影響信眾和社會,讓大眾感受到僧團的和樂清靜;那麽就增加他們學佛的信心,間接的就會讓佛教更為興隆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2009年秋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